"My father said: “If you cannot get into a key university, you should go to hell. You’d better do that earlier. I wouldn’t even shed a damn tear over your death…” I have thought about killing myself, but I don’t want to reconcile myself to Chinese education. I do hate my father, but it’s not true hatred. I don’t hate my father as much as I hate Chinese education. It is Chinese education that makes the folks judge us only by grades."
Link: http://www.infzm.com/content/23337
It’s an extract from an article written by a high school student who has been pressured, in an appalling way, by his/her father to for good school performance and good grades. Well, I don’t think I am quite capable of dealing with this one in English. I’m going to write in Chinese this time.
這可能只是一個極端的案例,但的確能從某些方面反映一些社會現實和家庭的現實。中國的教育和考試制度的確是有很多缺陷和問題,但是不可否認這樣的制度有它合理之處,起碼在中國當前的國情下,考試是一條最為公平的途徑。
孩子被以成績的好壞來衡量,找對象時常以工作好不好、是不是多金來衡量,這就是目前的大環境。你看看那些家長,說到誰家孩子成績好就大呼:你看你多省心,女兒/兒子成績這麼好,將來肯定有出息云云。其實呢,我覺得自己就不是個好範例。我從小到大讀書都很讓爸媽省心,升學很順利,成績在我們這個教育水平一般的地方還算不錯,上了大學和讀了研以後也沒覺得自己比同學們差,但是我覺得自己在中學時代缺少了很重要的東西,那就是自己思考的能力。也許是性格使然,可能就是被這樣的教育給磨出來的,中學時的自己什麽都不懂,也沒機會對其它事物培養出什麽興趣來。但是幸運的是,我的中學時代過得還算簡單快樂(可能簡單就比較容易快樂,傻樂唄),學習效率比較高,也沒覺得多辛苦,上課做作業還算是樂在其中,比起文章作者,我的日子簡直就是神仙般。
其實,說自己,我只是想說,成績好壞是絕不能成為衡量一個人的唯一標準。因為我們會發現,那些‘有出息’的人不見得就是讀書的時候成績最好的學生。每個人的天賦有所不同,有些人就是能端坐在書桌前,有些人就是能說會道,有些人有商業頭腦,有些人愛動歪腦筋,有些人關心時政,有些人愛談八卦,有些人物理數學好到爆但語文英語不及格,有些人語言功底強悍就是不懂數學物理,有些人動手能力強愛拆電視機,有些人考試滿分但是不知道壺里水燒開了怎麼辦……所以說,人各有所長,重要的是發現自己的長短之處。但是,我們缺乏的是自我剖析的勇氣和能力,‘我們’包括家長和孩子自己。
對於家長而言,各個望子成龍。對於很多沒生在好時代沒機會上大學的家長來說,希望他們的孩子能夠圓了他們當初的夢,這也可以理解。但是,很多家長沒有注重和關心孩子在某些方面有長處,那些方面沒有優勢,做不到‘因地制宜’‘因材施教’,很多時候喜歡隨大流;而另一方面對於老師來說,恐怕很少有老師敢對家長說,你家孩子不適合這個或者那個,因為你要真敢這樣,家長真是跟你急呀!不是每個孩子都是推一推就能進步的。而對於孩子來說,他們爲什麽沒有認識自己的能力?因為他們成長過程中的一切基本都被父母代勞了。
對自己的長短之處沒有客觀的認識,對‘大學’的盲目追求,使得我們的社會出現了一些很不合理的狀況和結構。前兩天千山轉發來一篇文章,寫了不上大學的幾個理由:1)你會失去四年的工作時間;2)不上大學,你未必比上大學之後賺得少;3)如果你把昂貴的學費拿去投資,你可能會賺得更多;4)其他很多人沒上大學也過得很精彩,比如比爾-蓋茨;5)你要學東西不一定非得待在教室裡。其實關於這五點,我並不太同意,準確地說,我不知道在美國是不是這樣,但是顯然是不符合中國國情的。總體來說,大學是可以教會大家很多東西的,知識、如何做人做事等等,學到的更多的是一種能力,更清楚得認識自己。中國的孩子成熟得比較晚,大學的洗禮是很關鍵的。但是,並不是所有人在大學都有同樣的收穫。現在國內在繼續擴招擴招,擴招的結果就是很多畢業生根本找不到工作;而很多需要人的地方卻沒有對應的人力資源。比如,很多家長因為孩子文化課成績不好就讓他們去學廣播電視播音、繪畫、音樂等等,這樣文化課的門檻就降低了。但是,真的在這些方面有天分的人又有幾個,一堆堆的藝術生出來以後做什麽?而像技術工這樣的職位卻十分缺人,願意問津類似專業的職業學校的人卻寥寥無幾。
但是這也不是誰的錯,歸根結底,我們的經濟水平還比較落後,發達的領域是有,但是總體來說經濟還是落後。任何指標一算到人均我們就歇菜了。因為印象中跟農業沾邊兒跟工業沾邊兒的工作都太辛苦,因此家長希望孩子們上大學,去做智力勞動。但是,這種教育方面的激進選擇并不適應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,大學並不一定是一條黃金通道。
I've gone too far here, but there are a lot of stuff to talk about. I'll try to finish later.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